清华新闻网10月18日电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合肥院”)建成的我国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自2017年运行以来,成功预警燃气泄漏燃爆、供水管网泄漏、路面塌陷、桥梁事故等突发险情6000多起,开创全国首个城市生命线安全的“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并获国家推广。
清华合肥院是清华大学的派出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安徽省、合肥市三方共建的新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于2013年12月开始建设,2016年1月正式运行。立足支撑安全学科发展,服务地方安全发展,清华合肥院执行院长袁宏永教授团队面向城市安全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城市燃气爆炸、桥梁垮塌、路面塌陷及城市火灾等高发事故的防控难题,首次提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的概念,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智能装备开发、工程系统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长期攻关,发现了多项影响城市安全的新型隐蔽风险,攻克了一系列城市风险防控预警技术难关,联合地方政府、产学研结合,建成了我国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以下简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该系统自2017年运行以来,成功预警燃气泄漏燃爆、供水管网泄漏、路面塌陷、桥梁事故等突发险情6000多起,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实现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有效发挥了拱卫城市安全的科技“哨兵”作用。
2021年以来,袁宏永教授团队的工作得到国家肯定,成为全国学习、推广的样板。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专门现场调研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并于9月22日下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程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指出“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积极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初步实现对燃气、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联动处置,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国务院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刘鹤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全面推广,有效防范城市安全事故(事件)发生”。通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对“清华方案·合肥模式”的高度肯定。
今年7月22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见》(皖办发〔2021〕22号),要求全省落地应用,部署由清华合肥院提供技术支撑、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升级建设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管中心,在全省16设区市开展安全评估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到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任务、2023年有序开展二期建设。领导小组以省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为组长、常务副组长、执行副组长,袁宏永执行院长作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全面组织“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在安徽的实施。
9月24日,国务院安委办在安徽合肥召开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推广合肥的经验做法,来自全国31个省18个试点市(区)的领导考察了清华合肥院的城市生命线实验平台、桥梁安全监测实验平台、超大规模火灾远程监控实验平台和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及前端设备的安装、运行状况。
9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的通知》(建督〔2021〕71号),指出“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技赋能,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2015年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工程建设,探索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新模式”。
“清华方案·合肥模式”之所以得到认可,其核心价值主要是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协作,探索出一条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新模式。一是以场景应用为依托,织密城市生命线立体监测“网络”。“点、线、面”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二是以智慧防控为导向,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中枢”。合肥市成立国内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形成统一监测服务的运行机制。三是以创新驱动为内核,构建城市生命线科技治安“路径”。先后攻克城市高风险空间识别、跨系统风险转移和耦合灾害分析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出一批国内首创产品,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提供强劲创新动力。四是以市场运作为抓手,夯实城市生命线产业发展“支撑”。清华合肥院与政府、企业对接,加快城市生命线工程复制推广,推动当地安全产业发展。
目前,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正在全国快速推广,未来将在更多的城市发挥安全运行发挥保护伞、护城河的作用。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